[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2LK·历史-QG 历史答案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2LK·历史-QG 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周测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22届高三大联考历史qg学生用卷第1联
    2、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3、2024历史第二次大联考
    4、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5、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第十八套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A卷)1.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利用亚眠会战胜利的契机,宣传其装备的先进和对手的溃败,这反映了协约国集团的士气高涨,故D项正确。坦克出现在亚眠会战中,但“首次”由材料体现不出,排除A项;亚眠会战发生在西线,但据此无法判定西线是一战的“主战场”,排除B项;武器装备会影响战争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2.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英、法三国分别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各自关于国际联盟的构想,这体现了西方大国对国际主导权的激烈争夺,故B项正确。美、英、法三国关于国际联盟的构想表明落后国家和地区依然遭受殖民奴役,无法体现民族解放运动获得新发展,排除A项;美、英、法三国方案存在明显分歧,“携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西方大国争夺主导权的结果,排除D项。3.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7年5月,布尔什维克党利用国际劳动节,组织群众运动,宣传“打倒战争”和“争取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斗争”的革命主张,推动了当时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故D项正确。集会、示威游行、演说等和平斗争方式属于既定的斗争方式,其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发生于1917年7月,排除B项;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排除C项。4.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考茨基认为十月革命是因“愚蠢地剧烈运动”而导致的“早产”,其超出了俄国社会发展的进程,脱离了俄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进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排除B项;芳茨基对十月革命的进程持否定态度,并未肯定其进步意义,排除C项;考茨基机械地援引马克思主义经典革命理论,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基础上的发展,排除D项。5.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事共产主义”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对“解决当时的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列宁也将其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的途径,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保护了革命胜利果实,故A项正确。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才正式确立,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为应对国内战争特殊状况而采取的临时举措,1921年其逐步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排除D项。6.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先后强调调动“技术”“干部”因素,旨在加快工业化建设进程,故C项正确。随着20世纪20年代早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生苏维埃政权已经得到巩固,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项错误;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7.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前期,印度遭受英国殖民统治,中国面临日本侵略加剧的局面,相似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报界关注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的中印斗争并未直接联合,排除A项;印度强调非暴力,中国革命坚持武装斗争,两国的革命策略并不“趋向一致”,排除B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58【23·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必考一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