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周测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
2、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
3、2024全国名校联考卷
4、全国名校联考2024第二次
5、2023-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第二次联考
6、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7、全国名校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8、2024年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历史
9、全国名校联考2024
10、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月考卷历史(2)原因:新疆的战略地位重要;缓解军费的紧张;巩固西北边防,维护边疆稳定;推动新疆地区的开发;英俄觊觎新疆。(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沿用衙门机构的职务称谓,管理机构以及运作方式也照同衙门。对于聘用的洋员,创办者张之洞让他们主要负责技术,行政管理则由中国人负责。对于数量较多的工人的管理,汉阳铁厂也采用了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工头制,即由工头(资深工匠)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工人,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应付和完成本部门生产中所有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工作。摘编自张忠民《汉阳铁厂早期(1890一1896)的企业制度特征》材料二1896年6月,郑观应任汉阳铁厂总办。当时汉阳铁厂问题众多,亏损严重。郑观应说,“铁厂要务,首在焦炭”,主张用机器采煤,同时建议修筑萍乡到株洲之间的铁路,如此“可望运费减,煤价廉,且不致小船装运迟滞,沿途偷卖,侵沙灌水等弊”。郑观应针对铁厂纪律松弛的现象,制定《汉阳铁厂厂规》。他在铁厂设立机器大学堂,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郑观应任期内的汉阳铁厂共产铁10432吨,超过了1893一1896年汉阳铁厂的总产量。摘编自杨华山《郑观应与汉阳铁厂》(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阳铁厂早期管理模式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改革汉阳铁厂的意义。(6分)【答案】(1)特征:封建性;技术与行政相对分离;工头制。(每点2分,共6分)(2)意义:培育了近代工厂管理与技术人才;提升了汉阳铁厂的产能,推动了汉阳铁厂的发展;为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演变表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郡县制郡一县二级制汉西汉和东汉前期:郡一县二级制东汉末期:州一郡一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州一郡一县三级制隋州(府)县制州一县二级制唐、辽道一州一县三级制宋、金路一州一县三级制元省县制省一路一县三级制明、清省一府一县三级制摘编自叶子荣、郑浩生《当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透析》阅读表格,从表中提取古代中国行政制度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论题:郡县制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阐述: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管理。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分)历史一第6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