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2·8月卷·高中2026届阶段性知识综合能力检测(二)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衡水金卷周测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国考1号2语文答案
2、2024国考1号8语文
3、国考1号2024语文答案
4、国考1号2024语文
5、2024年国考1号5语文答案
6、2024国考1号6卷语文答案
7、国考1号6语文答案2024
8、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
9、2024国考1号语文
10、国考1号2024语文5
语文试题)
青假赶回墨并非(节选自《荀子·君道篇》)尾强化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电不过是其人也大用之自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来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度,文中指考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的“度”意思相同C.效,文中指献出、奉献,与《六国论》中“斯用兵之效也”的“效”意思不同D.纵,文中指即使,与《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纵”意思不同。去角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孟子向齐宣王阐明推恩的好处和害处,并指出古代圣人超过别人的原因正是他们善于推广他们的善行。B.材料二中,魏征具体指出了十个要经常考虑的问题,阐明了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各种事务的做法。C.材料三论述了君主治理国家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强调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D.为了阐明观点,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5~16题。满江红·金陵怀古元·萨都刺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共4页
本文标签: